精彩小说尽在纳衡书城!手机版

纳衡书城 > 其它小说 > 反腐深渊回响

反腐深渊回响

深夜于灯下 著

其它小说连载

书名:《反腐深渊回响》本书主角有陈谨李作品情感生剧情紧出自作者“深夜于灯下”之本书精彩章节:2023纪检干部陈谨携调令重返故乡滨海刚入岗便接到直指远盛集团化工园区违规扩建的匿名举报与此同大学同学、环保志愿者李哲因调查该园区排污“意外”重伤昏警方的“普通交通事故”定论与现场疑点重重的细让陈谨嗅到不寻常的气表面是经济增速亮眼的沿海新实则被远盛董事长高明远编织的政商腐败网牢牢缠绕——从审批造假到排污掩从官员拉拢到暴力威黑暗层层嵌陈谨与热血助手林晓并在证人失踪、家人受胁、内部施压的绝境凭借一份尘封的行贿记录、一段恢复的关键视联合上级撕开利益壁当腐败团伙轰然倒陈谨虽调任闲却听见滨海市从深渊中苏醒的、属于正义与新生的回

主角:陈谨,李哲   更新:2025-09-23 00:47:2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滨海市的秋阳刚爬上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顶,黑色帕萨特便碾过纪委大院门口的梧桐落叶,停稳在花岗岩台阶前。

陈谨推开车门,带着一身异地任职三年的风尘,指尖刚触到冰凉的公文包提手,就听见传达室的老张头隔着铁栅栏喊:“陈主任!

可把您盼回来了!”

他笑着点头,刚要迈步,老张头却凑过来压低了声音:“昨儿个下午,有个穿灰夹克的人送来个信封,没留名,就说一定要亲手交给新到任的执纪监督室主任。

我看您没来,就给搁您办公桌上了。”

陈谨心里“咯噔”一下,指尖的凉意瞬间窜到后颈。

他没多问,只拍了拍老张头的肩膀:“麻烦您了。”

办公楼的走廊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执纪监督室的门虚掩着,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积了薄尘的办公桌上投下一道道光斑。

那个牛皮纸信封就放在桌面正中央,没有邮票,没有落款,只用红漆粗粗画了个勾,像个醒目的警示符。

陈谨反手带上门,拉过椅子坐下。

指尖摩挲着信封边缘,三年前离开滨海时的场景突然涌上来——时任纪委书记拍着他的肩膀说:“去基层磨三年,把棱角磨圆了,把眼睛练亮了,回来干硬仗。”

当时他以为“硬仗”是常规的执纪审查,却没料到刚进门就撞上这么个烫手山芋。

撕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打印纸,字迹是最普通的宋体,却字字扎眼:“远盛集团化工园区违规扩建三百亩,未批先建,填埋湿地。

背后有市领导充当保护伞,官商勾结,污染环境,民怨沸腾。”

纸的末尾还印着一个模糊的航拍图,灰蒙蒙的园区边缘确实比官方公布的规划图多出一块不规则的区域。

“远盛集团……”陈谨皱起眉。

这个名字在滨海无人不晓,董事长赵远盛是市人大代表,年年上本地新闻,旗下的化工园区更是号称“滨海经济支柱”。

他刚要把纸折起来,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老周”两个字。

“周明?

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陈谨按下接听键,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

周明是他的大学同学,现在在市环保局当监测科科长,两人平时虽不常见,却一首有联系。

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没了往日的爽朗,带着掩饰不住的慌乱:“陈谨,你……你是不是回纪委了?”

“刚到办公室,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陈谨的心跳莫名加快。

“李哲出事了!”

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又猛地压低,“昨天下午,他在远盛化工园区旁边拍排污口,晚上开车回家的时候,在郊区的盘山路上翻沟里了。

现在还在中心医院ICU,昏迷不醒!”

陈谨手里的打印纸“啪”地掉在桌上:“李哲?

就是那个总跟着环保组织跑现场的志愿者?

他怎么会去拍远盛?”

“还不是因为上个月有村民举报,说远盛偷偷往河里排废水,鱼都死光了。

我们局里去测了两次,数据都‘正常’,李哲不信,说肯定是有人提前通风报信,就自己带着相机去蹲点了。”

周明的声音带着哭腔,“昨天他还跟我说,拍到了关键证据,要送到纪委去,结果晚上就出事了!”

陈谨抓起桌上的车钥匙就往外走:“警方怎么说?”

“说是意外!”

周明的声音里满是不甘,“说他车速太快,转弯时没控制住。

可我刚才去现场看了,沟边的刹车痕迹特别模糊,根本不像是紧急制动留下的!

而且他那辆车刚做过保养,刹车系统没问题!”

“模糊的刹车痕迹……”陈谨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你现在在哪儿?

我马上过去。”

“我在中心医院急诊楼门口,你快点来,他家里就一个老母亲,刚才差点晕过去。”

挂了电话,陈谨首奔停车场。

引擎发动的瞬间,他从后视镜里看见纪委书记的车正往大院里开,本想打个招呼,可脑子里全是举报信和周明的话,脚下一踩油门,帕萨特便冲出了大院。

市中心医院的急诊楼永远人来人往,陈谨刚停好车,就看见周明蹲在门口的台阶上,手里夹着烟,烟灰掉了一地。

看见陈谨,他猛地站起来,眼圈通红:“你可来了,医生刚出来,说情况不太好,颅内出血,还在危险期。”

“他母亲呢?”

陈谨问。

“在病房外的椅子上坐着,我让同事陪着呢。”

周明掐灭烟,引着陈谨往ICU走,“刚才警方来做笔录,问了他母亲几句,就说是意外,让家属准备后续事宜。

我跟他们提刹车痕迹的事,他们说我不懂交通勘察,让我别瞎猜。”

走到ICU门口,陈谨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手里攥着一张年轻人的照片,肩膀止不住地发抖。

周明小声说:“那就是李哲的母亲,退休前是小学老师,就这么一个儿子。”

陈谨走过去,刚要开口,老太太突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恳求:“您是纪委的同志吧?

周科长说您能帮我们家小哲?

他不是意外,肯定不是!

他昨天早上还跟我说,要是他出了什么事,就让我把他抽屉里的东西交给纪委。”

“阿姨,您别着急,我一定查清楚。”

陈谨握住老太太冰凉的手,“您说的抽屉里的东西,具体是什么?”

“我不知道,他就说放了个U盘,加密的,只有他自己能打开。”

老太太抹了把眼泪,“他从小就倔,看见不平的事就忍不住,三年前因为举报村里的污染厂,被人堵过家门口,我劝他别管闲事,他说‘妈,要是咱们都不管,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陈谨心里一阵发酸,刚要再说点什么,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纪委书记办公室的电话。

他走到走廊尽头接起,书记的声音带着几分严肃:“陈谨,你刚到岗就跑出去了?

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个会要开。

对了,桌上的举报信你看了吗?”

“看了,书记,正好我也想跟您汇报这事。”

陈谨说,“远盛集团的举报信,还有一个环保志愿者昨天在拍园区排污后出了车祸,疑似不是意外。”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书记的声音:“你先别声张,回来开会。

远盛的事不简单,市里刚把它列为重点扶持企业,牵一发动全身。”

挂了电话,陈谨回头看了一眼ICU的大门,玻璃后面,李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

周明走过来:“怎么说?

书记找你有事?”

“要开个会。”

陈谨皱着眉,“周明,你帮我个忙,先去李哲家把那个U盘取出来,妥善保管,别让任何人知道。

还有,现场的刹车痕迹,你能不能找个懂行的朋友再去看看?

比如交警支队的技术科,有没有信得过的人?”

周明立刻点头:“我认识技术科的老王,当年一起在警校培训过,为人靠谱。

我现在就去联系他,U盘的事我下午就去办。”

“小心点,别露声色。”

陈谨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任何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赶回纪委大院时,会议室里己经坐满了人。

陈谨刚坐下,书记就敲了敲桌子:“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因为收到了几封关于远盛集团的举报信,市里很重视,让我们成立专项核查组。

陈谨刚回来,对滨海的情况还需要熟悉,就先担任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坐在主位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抬了抬眼皮,看向陈谨:“我是监察一室的王涛,这次担任组长。

陈主任刚回来,可能对远盛的情况不太了解,它可是咱们市的纳税大户,每年贡献十几个亿的税收,核查的时候得把握好分寸,别影响了企业发展。”

陈谨心里一沉,刚要开口,书记就接过话头:“王涛说得有道理,但也不能因为是纳税大户就放松要求。

我们既要维护营商环境,也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不能让任何企业凌驾于法律之上。”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核查的流程和范围,王涛反复强调“要稳妥,不能打草惊蛇”,陈谨几次想提李哲的事,都被王涛用“先聚焦举报信内容”挡了回去。

散会后,陈谨刚走出会议室,王涛就追了上来:“陈主任,晚上一起吃个饭?

我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都是咱们市企业界的人士,对你熟悉情况有帮助。”

“不了,谢谢王组长,我晚上还有点事。”

陈谨婉拒,他看得出来,王涛所谓的“朋友”,十有八九和远盛有关。

回到办公室,陈谨把那封举报信又看了一遍,突然注意到打印纸的边缘有一点淡淡的油渍,像是机器维修时沾上的机油。

他拿起纸凑到鼻尖闻了闻,除了油墨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化工原料的味道——和远盛化工园区生产的染料味道很像。

“难道送举报信的人是远盛的内部员工?”

陈谨心里冒出一个念头。

他刚要给周明打电话,询问U盘的情况,门被敲响了。

“请进。”

进来的是办公室的年轻干事小林,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陈主任,这是您的任职文件,还有刚才门卫老张说,有个自称是您老同学的人打电话来,说有急事找您,让您回个电话,叫……叫李哲。”

陈谨猛地站起来,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你说什么?

叫李哲?

他不是在ICU昏迷不醒吗?”

小林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我……我也不知道,老张就是这么说的。

要不我再给门卫打个电话问问?”

“不用,我自己来。”

陈谨抓起电话,手抖得几乎按不准号码。

拨通老张头的电话,他急声问:“老张,刚才给我打电话的人,具体怎么说的?

声音什么样?”

“就是个年轻小伙子的声音,挺急的,说找陈谨陈主任,是老同学,有重要的东西要交给他。

我问他叫什么,他说叫李哲,还说您知道他。”

老张头的声音带着疑惑,“怎么了陈主任?

有问题吗?”

陈谨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ICU里的李哲还在昏迷,怎么可能打电话来?

难道是有人故意用李哲的名字骗他?

还是说,周明弄错了,出事的不是李哲?

他立刻拨通周明的电话:“周明,你确定ICU里的人是李哲吗?

有没有可能认错人了?”

“不可能啊!”

周明的声音很肯定,“我跟他一起长大的,怎么会认错?

而且他母亲也确认了,就是他。

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刚才有人自称李哲,给我打电话,说有重要东西要交我。”

陈谨的声音发紧,“你现在在哪儿?

赶紧去ICU再确认一下,看看李哲的情况有没有变化!”

“好,我马上就去!”

挂了电话,陈谨盯着桌上的举报信和那个红漆画的勾,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远盛集团的违规扩建,李哲的“意外”车祸,模糊的刹车痕迹,神秘的举报信,还有这个冒名顶替的电话……所有的线索像一团乱麻,缠绕在一起,指向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方向——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而李哲拍到的“关键证据”,很可能就是刺破这层黑幕的尖刀。

就在这时,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

陈谨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里面传来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沙哑而冰冷:“陈主任,想知道李哲的下落吗?

晚上八点,老码头的废弃仓库,一个人来,别带警察,否则你永远别想见到他活着。”

电话“咔哒”一声挂了,陈谨握着手机,指节泛白。

窗外的秋阳渐渐西沉,把办公室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张无形的网,缓缓罩了下来。

他知道,这场刚拉开序幕的较量,远比他想象的要凶险得多。

但他没有退路——无论是为了昏迷在病床上的李哲,还是为了举报信里提到的“民怨沸腾”,他都必须走下去。

他拿起车钥匙,眼神坚定地走向门口。

夜色将至,滨海市的霓虹开始闪烁,而老码头的废弃仓库里,等待他的究竟是真相,还是陷阱?

陈谨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去。

因为他是纪委干部,是老百姓眼里的“保护伞”,绝不能让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