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室外传来战友们的嬉笑声,陆清和靠在墙角,啃着那罐冰凉的牛肉。
“哎,你们看这个!”
一个粗糙的嗓音响起,“老子从鬼子那缴获了张报纸,上面有字!”
“念念,念念!
老子不识字,听个热闹!”
陆清和停下咀嚼,竖起耳朵。
“《申报》……民国三十年九月十五日……”那人清了清嗓子,“头版新闻:《大东亚共荣之青年栋梁——陆清时先生为新秩序建言献策》。”
陆清和手中的勺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这孙子长得还挺斯文,跟个书生似的。”
念报纸的战友继续说道,“照片上正跟小鬼子的将军握手呢,笑得跟朵花似的。”
“呸!
又是个汉奸!”
“姓陆的,怎么净出这种货色!”
“陆清和也姓陆,该不会是一家子吧?
哈哈哈!”
“别瞎说,清和兄弟刚才可是干掉了鬼子的旗手!”
陆清和缓缓站起身,推开禁闭室的门。
外面几个战友围成一圈,正在看着那张皱巴巴的报纸。
他走过去,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
报纸上,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年轻男子正与日军高官握手,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那张脸,他太熟悉了。
“让我看看。”
陆清和伸出手。
“诶,清和,你识字?”
战友递过报纸,“你看看这汉奸写的什么狗屁文章。”
陆清和接过报纸,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
每一个字都像针扎在他心上。
“……中日两国应携手共建东亚新秩序……传统思维己不适应时代发展……青年一代当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怎么样,是不是气得想撕了它?”
旁边的战友问道。
陆清和没有回答,只是将报纸还给对方,转身走向一处断墙。
“清和?”
他走到墙边,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挥拳砸在墙上。
“砰!”
石灰碎屑飞溅,他的指骨瞬间破裂,鲜血顺着指缝流下。
“我靠!
清和你疯了?”
战友们围了过来。
陆清和没理会他们,又是一拳砸下去。
血迹在墙上留下斑驳的印记。
“够了。”
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
负责伙食的老兵王大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块干净的布条。
他什么也没问,只是抓住陆清和的手,熟练地包扎伤口。
“留着力气杀鬼子。”
王大勺说完这句话,转身离开。
其他战友面面相觑,也都散了。
陆清和重新回到禁闭室,靠墙坐下。
包扎过的右手还在隐隐作痛,但这点痛苦比起心中的怒火,根本不算什么。
夜深了,外面传来两个军官的脚步声。
“火种计划的名单确定了吗?”
“还在筛选。
军统那边要求很严格,必须是战功卓著、品行过硬的年轻军官。”
“这次华中战区能选上几个?”
“估计不超过五个。
毕竟要培养的是未来反攻的核心力量,宁缺毋滥。”
脚步声渐远。
陆清和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火种计划……如果能进入这个计划,就能获得更高的权限,更大的自由度。
到那时,他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情报,找到那个人的确切位置。
第二天一早,陆清和就被放了出来。
他首接找到了张承山。
“团长,我申请加入神枪手排。”
张承山正在研究地图,头也不抬:“理由?”
“我的枪法你昨天见过了。”
“神枪手排执行的都是最危险的任务,九死一生。”
张承山放下笔,看着他,“你确定?”
“确定。”
张承山盯着他看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行,明天跟着李排长报到。”
当晚,陆清和独自坐在战壕里,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块旧怀表。
这是父亲留下的遗物,表针早就停止了转动,表盘上还有斑驳的血迹。
他用包着绷带的手指轻抚着表面,一遍遍地擦拭着那些血迹。
父亲,您的两个儿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但请您放心,我会亲手纠正这个错误。
用您教给我的方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