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纳衡书城!手机版

纳衡书城 > > 重生潘金莲:青史新章潘金莲武大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潘金莲武大郎)重生潘金莲:青史新章最新小说

重生潘金莲:青史新章潘金莲武大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潘金莲武大郎)重生潘金莲:青史新章最新小说

路见不平的阿左 著

言情小说完结

金牌作家“路见不平的阿左”的现代言情,《重生潘金莲:青史新章》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潘金莲武大郎,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重生潘金莲:青史新章》 北大精英一朝穿越,竟成潘金莲。 她撕碎命运剧本,以炊饼起家,用现代商业智慧构建北宋商业帝国。 打虎英雄武松是她的最强IP,风流西门庆成了她的商业利刃,浪子燕青化身情报首领。 当金戈铁马踏碎山河,她以商止战,用经济掌控天下棋局。 看传奇女子如何挣脱枷锁,在男人主导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史新章。

主角:潘金莲,武大郎   更新:2025-10-16 06:03:3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庆功宴这日,天还未亮潘金莲就起身了。

她特意选了件藕荷色罗裙,外罩月白比甲,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只簪一支素银簪子。这身打扮既显庄重,又不失武家娘子的身份。

武大郎见她这般郑重,不由得紧张起来:"娘子,今日来的都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咱们..."

"夫君不必担忧。"潘金莲从容不迫地整理着衣袖,"今日是武家的大日子,咱们不能失了体面。"

她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县衙前的空地上已经搭起彩棚,十几个伙计正在忙碌地布置。西门庆果然守信,送来的钧窑瓷器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武松也从房中走出,今日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公服,更显得英气逼人。见到潘金莲,他微微一怔:"嫂嫂今日..."

"二郎准备好了?"潘金莲转身浅笑,"今日你是主角,可得打起精神来。"

武松点头,目光却在她脸上停留片刻。这位嫂嫂的从容气度,越发让他觉得深不可测。

辰时刚过,宾客便开始陆续到来。最先到的是绸缎庄的陈掌柜,他特意穿了身新做的绸衫,一进门就拱手道贺。

潘金莲迎上前去:"陈掌柜来得真早,快请上座。"

她将陈掌柜引到靠前的位置,这个细微的安排让陈掌柜受宠若惊。在宋代商人的地位不高,能在这等场合坐在前排,实在是莫大的面子。

紧接着,赵氏瓷器铺的赵老丈也到了。见到桌上摆着的钧窑瓷器,他眼睛一亮:"这可是上好的钧窑!武家娘子好大的手笔!"

潘金莲谦逊一笑:"是西门大官人借与我们的。妾身怎买得起这般贵重的瓷器。"

这话既抬高了西门庆,又显出自己的谦卑,听得赵老丈连连点头。

巳时初,知县大人的轿子到了。潘金莲忙带着武家兄弟出门相迎。知县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面白微须,看着颇为和气。

"下官武松,参见知县大人。"武松上前行礼。

知县笑着扶起他:"武都头不必多礼。你为民除害,乃是阳谷县的功臣啊。"

众人簇拥着知县入席。潘金莲特意留意到,知县看到桌上的钧窑瓷器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看来西门庆说得不错,知县果然好瓷器。

宾客陆续到齐,潘金莲细心观察着来客。除了县里的乡绅富户,她还特意请了些街坊邻居,武大郎平日里相熟的小贩们也都在场。这场面既显气派,又不失亲切。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骚动。一个身着锦袍的胖硕男子摇着折扇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厮。正是张大户。

潘金莲心中冷笑,面上却依然带笑迎上前去:"张员外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

张大户眯着眼睛打量她,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贪婪:"听说武家娘子如今越发能干了,连庆功宴都操办得这般体面。"

"员外过奖了。"潘金莲不动声色地侧身让开,"请入席吧。"

她将张大户安排在离主位较远的位置,与西门庆相隔不远。这个安排颇有深意,既不让张大户太过显眼,又能让两个对头互相牵制。

宴会开始,知县先起身敬酒:"今日我等齐聚于此,为武都头庆功。景阳冈大虫为患多年,武都头徒手毙虎,实乃大勇之举!"

众人齐声附和,纷纷举杯。武松起身还礼,举止得体,丝毫不像是个粗鲁的武夫。

潘金莲在一旁暗暗点头。武松虽然性子直率,但在官场上倒也懂得分寸。

酒过三巡,该是拍卖虎骨的时候了。潘金莲起身走到场中,向众人施了一礼:"诸位贵客,武家承蒙各位厚爱,无以为报。今日特将打虎所得之物拿出拍卖,所得银钱,三成用于周济贫苦,三成留作武都头前程之用,剩余四成改善家计。"

她话音未落,底下已经议论纷纷。拍卖在宋代并不罕见,但由一个女子主持,却是头一遭。

潘金莲不慌不忙,命人抬上第一个拍卖品——虎骨。

"这虎骨乃壮骨良药,炮制得法可强筋健骨。起拍价十贯钱。"

"十五贯!"立刻有人出价。

"二十贯!"

"二十五贯!"

价格节节攀升,最后以五十贯的高价被西门庆拍得。这个价格远超市场价,众人都暗暗咋舌。

潘金莲心知这是西门庆在向她示好,也不点破,继续拍卖下一件——虎皮。

"这张虎皮完整无缺,可做座褥,亦可装饰厅堂。起拍价二十贯。"

虎皮显然更受欢迎,价格很快飙升到八十贯。就在这时,张大户突然开口:"一百贯!"

众人哗然。一百贯可不是小数目,在阳谷县能买下一处不错的宅院了。

潘金莲面色不变:"张员外出价一百贯,可还有人加价?"

场下一片寂静。大家都被这个高价吓住了。

"一百贯一次..."

"一百二十贯。"西门庆摇着折扇,慢悠悠地开口。

张大户脸色一沉:"一百五十贯!"

"两百贯。"西门庆眼皮都不抬。

这个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了。张大户咬牙切齿,还要加价,旁边的小厮连忙拉住他低声劝说。

潘金莲适时开口:"两百贯三次!恭喜西门大官人!"

她看得出来,西门庆这是故意在打压张大户。这两个阳谷县的富户,看来积怨已深。

拍卖继续进行,虎鞭、虎牙等物都拍出了高价。最后一件拍卖品是虎爪,潘金莲特意将它留到最后。

"这虎爪可做辟邪之物,亦可入药。起拍价五贯。"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竞价格外激烈。不仅富户们争相出价,连一些寻常百姓也参与进来。原来大家都想沾沾打虎英雄的福气,买个吉祥物。

最后虎爪以三十贯的价格被一个老妇人拍得。潘金莲记得她是街口卖豆腐的,这个价格对她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拍卖结束,潘金莲粗略一算,竟有近五百贯的进账。这在宋代可是一笔巨款,足够武家舒舒服服过上好几年了。

她正要宣布宴会继续,张大户突然站起身:"武家娘子好手段!不过老夫听说,武都头那日打虎,用的可不是寻常功夫。"

这话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听出这话中的挑衅意味。

武松面色一沉,正要开口,潘金莲却抢先道:"张员外说笑了。二郎打虎全凭一身正气,哪有什么特别功夫。"

张大户冷笑:"是吗?那为何有人看见武都头在打虎前,曾在景阳冈下徘徊多时?莫不是...早有准备?"

这话暗示武松打虎是事先安排好的戏码,可谓恶毒至极。

潘金莲心中大怒,面上却依然带笑:"员外此言差矣。二郎那日原是奉命巡查,偶遇大虫,这才出手。知县大人可以作证。"

知县点头道:"不错,是本官派武都头前去巡查的。"

张大户碰了个软钉子,却不甘心:"即便真是偶遇,武都头能徒手毙虎,想必武功了得。不知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

这话看似捧场,实则包藏祸心。武松若展示武功,显得轻浮;若不展示,又显得心虚。

潘金莲正思索对策,武松却突然起身:"既然张员外想看,武松献丑了。"

他走到场中,向知县行礼:"大人,可否借宝剑一用?"

知县解下腰间佩剑递给他。武松接过剑,在场中站定。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突然剑光一闪,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再看时武松已经收剑而立。

"好!"知县第一个喝彩,"好剑法!"

众人这才发现,武松方才那一剑,竟将三丈外旗杆上的一面小旗齐齐斩断。这等准头和力道,实在骇人听闻。

张大户脸色发白,再也说不出话来。

潘金莲暗自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忽见一个衙役匆匆跑来,在知县耳边低语几句。知县脸色顿时大变。

"各位,衙门有急事,本官先行一步。"知县起身告辞,临走前特意对武松道,"武都头随本官来。"

武松跟着知县离去,宴会气氛顿时冷清下来。宾客们见状,也纷纷告辞。

送走宾客,潘金莲看着满桌狼藉,心中却无半点喜悦。知县匆匆离去,必定是出了什么大事。而张大户今日的挑衅,也让她心生警惕。

西门庆最后一个离开,临走时意味深长地对潘金莲说:"娘子今日大出风头,只怕要招人嫉恨啊。"

潘金莲福了一福:"多谢大官人提醒。"

回到屋里,武大郎清点着今日的收入,喜形于色:"娘子,咱们发财了!"

潘金莲却眉头紧锁:"夫君,钱财乃身外之物,今日得罪了张大户,只怕日后麻烦不小。"

武大郎不以为然:"有二郎在,怕他作甚?"

正说着,武松回来了。他面色凝重,一进门就道:"大哥,嫂嫂,出事了。"

"怎么了?"潘金莲心中一紧。

"景阳冈上又发现猛虎踪迹。"武松沉声道,"知县命我明日带人前去剿虎。"

潘金莲手中的茶盏险些落地。这才几日,怎么又出现猛虎?

武大郎更是吓得面无人色:"二、二郎,这..."

"大哥不必担心。"武松安慰道,"这次带足人手,定能除此祸患。"

潘金莲却觉得此事蹊跷。猛虎岂是这般常见的?其中必有隐情。

她突然想起今日张大户的挑衅,以及西门庆的警告,心中豁然开朗。

这恐怕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夜深人静,潘金莲独坐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今日的庆功宴看似风光,实则暗藏杀机。张大户的挑衅,新知虎患的出现,这一切都太过巧合。

她轻轻摩挲着腕上的玉镯,这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前世她凭借智慧在学术圈立足,今生她同样要用智慧在这个时代生存。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经是三更天了。潘金莲吹熄油灯,却没有立即就寝。

明日,又将是一场硬仗。但这一次,她不仅要自保,还要反击。

黑暗中,她的唇角微微扬起。既然有人要玩火,那她就陪他们玩一把大的。

只是不知,这把火最后会烧到谁的身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